廣州市明賢實驗高級中學香港DSE常見答疑
一 、什么是香港DSE
香港中學文憑試 (HKDSE),作為國際承認的中文作答公開性國際考試,自2012年起,由香港教育局在新學制體系下設立,旨在選拔優秀學子進入大學深造。這一考試由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考評局)精心組織,每年3月至5月期間進行。
不論您身處何地,只要您是高三應屆或往屆畢業生,或是年滿19周歲的學子,均有機會挑戰這場具有國際聲譽的考試。 HKDSE不僅為內地學生提供了一個避免激烈競爭的機會,同時也為海外學子和港澳地區的青年才俊打開了一扇通往國際學府的大門。
在2023年,已有132所內地高校向DSE考生敞開懷抱,香港的學校更是對DSE考生青睞有加,此外,還有牛津、劍橋、耶魯等在內的全球超過300所海外高校,也都對DSE成績表示認可。選擇HKDSE,就是選擇了一條通往成功、邁向夢校的廣闊道路。
二 、報讀香港DSE的優勢
(1)中文作答,國際認可DSE考試除英語科目外,其他科目均可自由選擇中文或英文方式作答;考試成績國際認可,學生可升讀港澳、英美、澳加、新加坡等全球學校;港籍學生持回鄉證,還可報讀國內包括211/985在內的132所高校。
(2)難度較低,DSE除英國語文,其他科目等同大陸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難度,也是目前國際高中課程中考試較容易獲得高分的,可拔高學生升學層次。
(3)免考雅思,擇優選科DSE英語成績獲雅思官方認可,考生不需額外再考雅思;還可以選擇優勢科目學習,并選擇最 優的5-6門成績遞交申請,申請更好的大學。
(4)不限身份,政策扶持DSE課程不限國籍、戶籍,香港學生和大陸學生均可報考。香港、廣東兩地政府及教育部從國家發展高度將DSE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國家發展戰略計劃,積極推動DSE國際化,打造中國教育走向世界的樣板。
(5)考綱提前公布,考試時間分散,香港考評局提前公布和落實未來3年各科考試大綱,考生學習更有針對性;考試持續一個月左右,利于學生減輕備考壓力,充分休息和復習、調整心態,考出好成績。
三 、常見疑問解答
(一)我孩子小學、初中都是內地課程,會不適應HKDSE嗎 ?
HKDSE與內地學制高度相似,雖然學習內容、考試技巧略有不同,但同時了解HKDSE及內地學制的老師可完美銜接兩種教育體制的共通點,令學生在過渡階段,既可獲取內地課程的優點,又可加深對HKDSE的了解。內地的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DSE,比較容易適應。DSE同內地高考是兩個不同方向的考試體系,必須要時間來適應。例如經濟、歷史等,英文科的難度也會加大,但好消息是高考體系的學生物理、化學 、生物、數學水準更高,在這些科目很好取分。同學們從高一開始完整就讀DSE, 提前適應環境補基礎;高二鞏固知識,高三全部用來沖刺拿高分,定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升讀到 理想的大學。
(二)香港地區用的是繁體,如果學生用中文簡體作答,考試成績會受影響嗎?
不會,應考語言也不會顯示在DSE 成績單上。“考評局鼓勵參加者使用同一種字體作 答,繁、簡體均可接受。簡化字必須符合國家對規范字形的相關規定。評卷時,凡答卷中字形正確,不論是否繁、簡體混用,都不扣分。”----香港考評局
(三)我孩子英語不是很好,能讀好HKDSE嗎?
HKDSE 是一項雙語國際課程,課程本身除英語科以外,其他科目都可以中文進行學習及回答,避免因為英語不好,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以2年至3年的學習時間籌備主科英語,再加上學校的學習配套資源及教學經驗,定能幫學生提升英語能力。
(四) DSE通識科變為公社科,對內地考生是利是弊?
由通識科轉變為公社科,劣勢轉為優勢。對于大部分內地考生來說,通識科是先天不利的科目。因為通識科的內容與香港社會生活緊密聯系,如國安法的設立、完善地區選舉 制度等都是限于香港居民才會特別關注的話題。而這些內容對于內地考生來說十分陌生,相對地公社科的課程框架則更利于內地生。公社科分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相互依存的當代世界”。雖然內容大部分與香港息息相關,但是同時也加重了認識中國內地的知識點。對于普遍對內地缺乏認識的香港考生來說,內地考生反而具有一定的優勢。除外,通識科改革為公社科后,不再評判具體的等級,而是以“達標”和“不達標”作為衡量標準,內地考生也不用擔心會被這門弱勢學科拉低整體分數。
(五) DSE中文卷的改革,對內地考生是利是弊?
香港教育局將DSE 四大核心科目改革的原因是核心科目占據了學生一半甚至更多的學習時間,導致學生缺乏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改革后可以釋放多達250小時的學習時間,照顧到學生的多元學習和發展需要。改革后的中文科只剩下卷一 (閱讀能力)和卷二(寫作能力),其中卷二將增設實用寫作并增加考時,對內地考生來說,這是一個十分利好的消息。閱讀卷和寫作卷是內地考生的強項,DSE的寫作卷一般只要求學生650字以上。而新的實用寫作字數要求在500-550字之間,而內地的中考已經要求寫600字左右的文章了。DSE閱讀卷改革后,以前只需要讀12篇的文言文,現在增加為20篇。閱讀的文言文對很多香港考生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香港考生普遍閱讀量比內地考生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了解和消化其中的意思。而內地中考及高考并沒有指定的文言文,內地生一般到初一已經讀過超過百篇文言文篇章,因此新制下的DSE內地考生可以更容易縮短與港生之間的差距。
(六) DSE 評級是怎么算的?
DSE是按等級評成績的,等級分為5**、5*、5*、55、4、3、2、1及U 。由最高分5**至最低分。實際上,這個等級是按排位來評定的。如果英語滿分100分,考生考了90分,但90分的排位是在前2%,你就能拿到5**,如果排前7%內是5*、排前10-20%是5、排前40-50%是4.以此類推。這只是排位模式,百分比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
(七) DSE數學要求高嗎?
DSE數學分為兩個部分:數學必修和數學延伸,數學必修為必 考科目;數學延伸為選修科目。根據往年的考試真題來看,數學必修的試題難度大致對應內地高一水平,而試卷分布和高考一樣以選擇題+簡答題為主。
所以可以明確的說,內地教學體系下的學生考DSE“數學必修”相當有優勢。如果基礎較好,還可以在選修科目選擇數學類別。
(八)怎樣算本地生?有多少名額?
大陸讀書+有香港身份=本地生;
港校錄取名額:本地生15000個學額,非本地生6000個學額。顯然,本地生升讀港校的機會更多,考港校容易不少。
(九)考試科目可以分開報嗎?
一次性報完,在接近一個月時間里考完;成績不滿意科目下一年可再考,DSE成績有效期為兩年。
(十) DSE 可以使用簡體字考試嗎?
可以。DSE大部分科目是中文試卷,中文考卷中皆為繁體字,不要求會寫,但要求無閱讀障礙。
(十一) DSE 考生怎么申請大學?
港籍學生申請香港:
聯招Jupas 通道(每年大概在12月申請),出成績后還可以再次調整志愿。
非港籍學生申請香港:以國際生身份走非聯招通道,可以同時填報多所大學志愿,獲多個錄取。
港籍學生申請內地大學:內地大學招收香港DSE學生計劃(138所、香港身份證+回鄉證,每年大概在3月份)
( 十 二 ) 參加DSE 考試能讀什么大學?
DSE考試成績被香港、內地、海外多所高校承認,通過DSE考試的考生升學選擇很多:
(1) 香港本科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所有大學
(2) 澳門本科 :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所有大學
(3) 海外本科 :英 國G5大學、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大學、澳洲八大等全球逾300所大學(涵蓋英、新、澳、加、美、日、韓等國家)
(4) 內地本科 :可免試入學清華、北大、復旦等138所大學(含985/211.只限港籍回鄉證學生 )
( 十三 ) DSE 考港校分數線是多少?(分數僅供參考)
按2023年的分數線,持香港身份的DSE考生大概可參考以下要求:
港三大:最低分5科21-23分左右,以理工科為最低;
港城大、港理大:理工科最低分5科17分;商科文科最低分5科20分左右
其余八大:最低5科19-20分左右港校的理工科最低分,普通商科分數排中間,最高分是計量金融和醫科。
( 十四 ) DSE考哪些學科?
HKDSE提供甲、乙、丙三類科目供考生報考(圖片來源香港考試與評審局)
(十五)考港三大一定要讀3門選修?
不是。香港大學:16個專業需要3選修(6科),其他33個專業不必須讀3選修。另外港科大及港
中大的絕大部分專業都是看最佳5科成績,不需要第6科成績。
(十六)不同身份考DSE 有什么區別?
學生是港籍生(已拿到永久居民身份):
憑借DSE 考試成績,可申請香港所有的大學,可通過“文憑試收生計劃”申請內地的 132所大學,還可申請海外約300所大學。學生是港籍生(未拿到永久居民身份):憑借DSE考試成績,可申請香港的大學,以及海外約300所大學。
學生是非港籍生(內地及海外學生):憑借DSE 考試成績,可申請香港招收非本地學生的大學,及海外約300多所大學。
(十七)怎么入讀明賢高級中學DSE學部?
內地生參考中考成績(不限戶籍)
(1)通過中招系統錄取,普高線上(以2024年為例為502分)明賢正錄生,可以獲得明賢的學籍+面試合格,可錄取DSE班。
(2)502分以下,需要參考中考成績,參加DSE學部內測合格 + 面試(明賢+博雅)合格,可擇優錄取。
(十八)DSE學部收費標準?
學費:一年制12.8W/年,三年制14.8萬/年
*中考第三梯度線+20以上的學生,有入學獎學金獎勵(金額未定,可以說看意向報名人數而定)
教材費:6000元/年(香港原版教材,據購買當年書本售價據實收取,多除少補)
住宿:4人間4500元/學期(DSE學部學生統一住4人間)
(*另外6人間:3000元/學期,兩人間:8000元/學期)
用餐:早餐約8元,午餐/晚餐約15元,按需消費;
校巴:根據學校標準
校服:根據學校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