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快動人的旋律如流水般連綿不絕從格魯伯劇場中傾瀉出來,拉開了格魯伯初中部“體驗、創新、成長”科技嘉年華的序幕。
初中部的學生們用自制的尤克里里、鼓、笛、沙錘和敲擊樂器完成了一場極富韻律感的演出,讓創新科技與音樂碰撞,奏響格魯伯較強音。
隨處可見的一根吸管、餅干盒、易拉罐,再到廢棄紙盒,都能成為格校學生發揮科學創意的載體。每個跳動的音符,都有學生專屬的印記。
自制樂器演奏結束后,“優秀科技成果展示”將科技嘉年華活動推向高潮,同學們分年級匯報小組合作、以及實驗中的體驗,匯報實踐過程中的小失誤、大發現;展示自己親手制作的小成果;交流合作過程中同伴間感人的小舉動。
===科技體驗站===
科學觀察實驗專題(晶體實驗研究、蝌蚪變態發育觀察研究、探究無機鹽對植物生長的影響),模型、潛艇、投石機、雙引擎的遙控蛇,其他目不睱接的科學小制作,均令人贊嘆。
優秀科技成果展示不僅鍛煉了科學演講的能力,而且增進了同學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加強了對科學知識的應用。
移動科技館、科學廟會、霍格沃茨魔法學堂、水底總動員、法老詛咒、格魯伯挑戰賽等六大項目等待同學們體驗。科學體驗站是以科學體驗為核心設計的面向每一個學生的人人參與的環節。通過翻轉課堂、自主選擇、自主探索、使學生們成為科學的學習者、體驗者和創造者,開啟他們探索的智慧。
===科普大篷車 ===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追求科技的腳步,從來不曾停止。回應著同學們對科技學習的強烈期盼,武漢科技館科普大篷車展如約而至。
科普大篷車上的展品包括電磁、光學、力學、數學、生命健康等多個領域。學生可以親手操作實驗,近距離觀察科學現象,形象直觀地了解科學原理。它為全體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提供了平臺,學生在這些科學實踐里探索發現無窮的奧秘,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和探索。
格魯伯初中部首屆科技節,體現了格校實施“大科學”教育,以發展學生科學思維與綜合能力的“主題式學習”、“任務式學習”、“研究性學習”的具體表現。無論是學生們人人參與的熱情,還是學術研究規范,以及各項科學研究、設計與制作作品,杰出教師所代表的大學水平的科學教學理念,均有全面體現。格校利用科技節,種下科學這顆追夢的種子,靜待其開出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