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萍在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以"成長型思維"破局未來教育
11月1日,第八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將在上海浦東嘉里酒店盛大啟幕。作為中國教育界的年度教育思想盛宴,本次大會以"數智賦能成長,教育啟迪創新"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球的教育學者、行業領袖及創新實踐者。上海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柏萍女士將受邀出席,柏萍女士在往屆IEIC分享過關于"成長型思維培養"的演講曾引發全場深度共鳴。
柏萍在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演講
柏萍:教育者的思維轉型決定下一代競爭力
在往屆IEIC主論壇的聚光燈下,柏萍以一組耐人尋味的數據開篇:"根據OECD最新研究,65%的未來工作崗位所需技能在當前教育體系中尚未被定義。"她指出,在AI加速顛覆傳統職業的今天,比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Growth Mindset)——這種能主動適應變化、將挑戰視為學習機會的能力,正是IEIC大會倡導的教育創新核心。
結合上海市民辦中小學的實踐案例,柏萍分享了三個突破性策略:
-
"失敗實驗室"計劃:在協和教育集團等機構試點中,通過結構化挫折訓練,使學生抗挫力提升40%;
-
教師心智模型重塑:要求教育者首先完成從"評判者"到"成長教練"的角色轉換;
-
動態評估體系:用"學習歷程圖譜"替代傳統評分。
IEIC成為教育創新的全球試驗場
作為IEIC的常駐智庫專家,柏萍特別強調平臺的價值:"每屆IEIC都在做一場大型教育實驗——將芬蘭的現象教學、新加坡的STEM+藝術等全球經驗,在中國語境下進行本土化驗證。"去年大會特設的"教育者心智工作坊"即源自柏萍團隊的研究成果,現場通過神經可塑性互動裝置,讓參與者直觀體驗思維模式如何影響學習效能。
在圓桌對話環節,柏萍與劍橋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就"評估革命"達成共識:"當ChatGPT能解答標準試題時,我們更需關注IEIC提出的4C指標——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創造力(Creativity)、協作(Collaboration)和品格(Character)。"
從IEIC到教育現場:一場思維方式的進化
柏萍引用教育家杜威的名言作結:"如果我們用昨天的方法教育今天的孩子,就是在剝奪他們的明天。"這句話恰與IEIC的slogan"讓教育創新發生"形成呼應。
在教育變革的深水區,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持續發揮著思想樞紐的作用。如柏萍所言:"真正的教育創新不是技術的堆砌,而是像IEIC這樣,構建讓教育者、學習者和政策制定者共同進化的生態場域。"
本文部分觀點源自往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演講實錄,更多精彩內容可關注??第八屆IEIC國際教育創新大會。